如此我信_02:信經是“信仰的地圖”

伴隨著市區重建,紅土區近十年來陸陸續續遷進了不少新街坊。為了給這些新街坊熟識這片社區,基督教紅土區關愛網絡曾於去年底製作並派發一幅社區地圖,上面簡單的標註了主要街道名稱(唔知點解竟然無標註“北帝街”)、主要建築物(如“土瓜灣市政大廈”、“牛棚藝術村”)、主要公園(如“海心公園”)。誠然,這樣一幅地圖看不見“土瓜灣街市”外牆的大大紅蘋果、嗅不到“北帝街”的色香味、摸不到“牛棚藝術村”的紅磚牆,更別說坐在“海心公園”那曾經讓我們通宵分享的隱藏大石。不同於風景,一張紙上的標注,永遠無法充分傳遞出現實的體驗。

但地圖的作用本不在此,它旨在幫助我們探索、發現並找到通往目的地的道路。信經就好比地圖,歸納、整合聖經的重要主題,標注了一條路線,幫助我們探索沿途的信仰風光。

早期基督信仰的認信有短的(如羅馬書十章9節的“耶穌是主!”)、有長的(如:林前八6;林前十五3-4;提前三6),然而,此類認信經文往往分散在不同書信當中,加上新約書信的寫作原因大多是為了回應當時信徒的處境,而非作系統性的神學論述,基督教信仰的表述就變得“支離破碎”,這裡一個景點,那裡一個景點,卻沒有一條路線將其相連起來。伴隨著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的擴展,教會群體需要精簡而融貫的信仰綱要去表達基督教信仰,既可作為教會群體的公開宣言,亦以之為傳道和教導的工具。4世紀的耶路撒冷的區利羅(Cyril of Jerusalem,約313-386)形容信經為“信仰的總結”,並闡明其與聖經的關係:「這一對信仰的總結是為了……完整地呈現出匯總了聖經最重要信息的信仰教訓。正如一粒小小的芥菜種孕育了茂盛的枝幹,信仰概要用寥寥數語概括了舊約和新約中全部對真信仰的知識」(Catechesis V, 12.)。

由此可見,信經並非聖經的補充,反而是總結和歸納聖經的重要主題,並提供一套了解聖經全貌的框架信經就如地圖,標注了一條路線,標注了沿途的信仰風光

做一個小實驗:當讀到「我信聖徒相通」時,你想起哪一段經文?

 

我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