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潮下看教會:我讀《韓風寒風.迥異教會》
#毒梟聖徒 #異端 #靈恩 #早上5點鐘的晨禱 #10,000人教會︱這些標籤或許是我們對南韓基督教會的認識,但可能我們的認識也就僅止於此。周志豪牧師在他的近著《韓風寒風·迥異教會》中,結合他在韓服侍及廣播的經驗,從多角度為我們分享(分析)南韓的教會現象,且看這些文章能否為我們去魅……
#毒梟聖徒 #異端 #靈恩 #早上5點鐘的晨禱 #10,000人教會︱這些標籤或許是我們對南韓基督教會的認識,但可能我們的認識也就僅止於此。周志豪牧師在他的近著《韓風寒風·迥異教會》中,結合他在韓服侍及廣播的經驗,從多角度為我們分享(分析)南韓的教會現象,且看這些文章能否為我們去魅……
作為主任牧者,除了常常苦思:「我下週要講甚麼?」以外。在心裡想想會浮起的問題,常常離不開:「我要回應弟兄姊妹甚麼光景?要回應甚麼社會議題?堂會有沒有要推動的活動/事工?」但是,正正是這些浮起的問題,卻常常讓「講道」成為一場「演講」而不是「講道」。由趙崇明博士主編的《道猶在耳——聽道與講道的神學》,就恰好在回應:到底「講道」是一件怎樣的神學事件?
在馬可福音中,「衣服/外袍」的希臘文常常出現,但特別描寫到衣服材質的話,就只有十四章這位青年身上所披的「麻布」,「赤身披著麻布」的描述讓人心痛,不要說一件體面的衣服,這青年似乎連一件內衣也沒有……
「猶大的吻」在三卷福音書都有記載,但每卷福音書都有所不同,馬太記載了耶穌與猶大的對話,路加記載了耶穌醫治那位被削去耳朵的敵人。而馬可呢?馬可獨家報導了一位「青年」,一位赤身披著一塊麻布的青年……
在逾越節晚餐之後,耶穌帶著門徒前往橄欖山的客西馬尼園,就在路上,耶穌忽然來了一句:「你們都要跌倒」,如同羊沒有作為中心的牧羊人,門徒失去了耶穌——那一直維繫著他們的中心點。
在逾越節晚餐前,耶穌打發兩個門徒進城去找一個晚餐的地方,與取驢駒的段落相似,耶穌整個指引和方向都非常清晰,甚至連拿著水瓶這樣的細節也標記出來,讓人不禁懷疑「水瓶」是不是接頭的暗號。無論如何,經文的重點是,在耶穌與門徒到達之前,家主已經為耶穌預備好「客廳」……
最近跟女兒為咗一對「閃閃鞋」鬥智鬥力,雙方都「紋盡腦汁」,我是「想方設法」要說服她等到暑假才買;她是「窮盡心思」要說服爸爸盡快買給她;各種合理的、不合理的理由、甚至是詭辯層出不窮。人性中似乎有一種為了自身的某種利益而「絞盡腦汁」的時候;昔日的耶路撒冷,同樣有「絞盡腦汁」的人,而且他們一拍即合……
在投資市場上,我們常常會聽到避險產品,避險避險,顧名思義,就是要“規避風險”,在市場不穩定的狀態下,仍然相對穩定、價格不會劇烈波動的的資產,較傳統的是黃金、國債。馬可福音十三章,是一篇另類的投資專欄,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正的“避險產品”……
今天一切都離不開一個詞:流量,如果沒有流量就必須為自己製造流量。雖然相隔2000年,但昔日在耶路撒冷城裡,也有一群為了流量而活的人,耶穌提醒門徒,要提防這群人……
讀這段經文,我突然有點感觸,因為我想像的復活裡,還是有丈夫、有妻子,還是有婚姻關係……但耶穌在這裡說沒有。原來,婚姻關係就只有這一輩子,是不能延續到復活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