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我信_11:全能者的大能?
「全能」揭示了上帝對受造界的主權——祂那絕對自由自主的主權,因為沒有任何事情或在祂以外的勢力(除了祂自身),有能力可以阻礙祂實現其旨意,包括:罪、死亡和魔鬼的權勢,都不能限制上帝藉著耶穌基督帶來的救贖…
「全能」揭示了上帝對受造界的主權——祂那絕對自由自主的主權,因為沒有任何事情或在祂以外的勢力(除了祂自身),有能力可以阻礙祂實現其旨意,包括:罪、死亡和魔鬼的權勢,都不能限制上帝藉著耶穌基督帶來的救贖…
「我就是我」的神,要求我們把發言權還給上帝。「我信神」,並不是從預設的框框出發,並不是要上帝完善自己心底裡的想像和設定,而是真正把我們的神學框框拆除,交給上帝,承認上帝在框框以外,而我們則活在上帝的框框以內。
我們都曉得對神的認識並不應該從我們心中的前設出發,然後在聖經及個人的經驗中找資料去填補這個預設的架構,而是從神的工作來建立我們內裡對祂的認識;真正出問題的卻是下一步…
在出埃及記三章14節,當上帝向摩西啟示祂的名字時,其希伯來文的直譯是I am who I am(中譯可以是「我就是我」)。「我就是我」意味著上帝並「不是」一切其他可呼喚名字、可定義的神明:唯有上帝才可以定義上帝…
當人宣稱信神時,不管是哪一個宗教,他都是在宣稱有一位在本質上不同於自己的「他者」。
一個人所抵抗的以及所堅持的,匯成一個總體,就叫作『信仰』。但是信仰,依靠的不是隆重的大聲宣告;信仰深藏在日常生活的細節裡,信仰流露在舉手投足之間最尋常、最微小的決定裡。
信經的開場白——“我信”——表明一份個人的關係,是我們各人自己對上帝的信靠與委身。
今天的講台可能著重十架救恩、教會建造、社會公義、道德倫理、宣教佈道;但卻缺乏創造和聖靈的教導(回顧過往一年的講道,還真沒有一篇是集中講述聖靈)。長久下來,信徒的信仰世界少不免會營養不良,在崇拜上誦讀〈使徒信經〉、甚至在主日學教導〈使徒信經〉正可補此不足。
公元2世紀一位重要的神學家愛任紐(Irenaeus of Lyons,130~202)曾痛斥當時那些看似標新立異的解釋方式,實則與基督毫無關聯。原來,在信仰群體裡,問題不是有沒有引用經文,而是經文有沒有被正確地理解。
信經並非聖經的補充,反而是總結和歸納聖經的重要主題,並提供一套了解聖經全貌的框架。信經就如地圖,標注了一條路線,標注了沿途的信仰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