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日︱被丢掉的麻布,被裹好的屍體

導言

我家裡的衣服有幾種命運,一係捐獻、一係回收、一係丟棄,但在丟棄之前,有時會有一種命運,就是變成抹布。但無論如何,我相信一定不會出現下面的圖畫,一塊曾經丟在地上的布,竟然重新拿回來包裹一份尊貴的禮物。而昨天默想經文裡,青年在逃跑時所丟掉的那塊麻布,馬可為我們留下了伏筆……

 

聖言誦讀:馬可福音十五章42~47節

邀請您在心裡反覆默誦今天的經文,留意當中觸動您的詞彙/句子。

42到了晚上,因為是預備日,就是安息日的前一日,43一個一向等候 神國度的尊貴的議員,亞利馬太的約瑟來了,就放膽地進去見彼拉多,求領耶穌的身體。44彼拉多驚訝耶穌已經死了,就叫百夫長前來,問他耶穌是不是死了很久。45他從百夫長知道了實情以後,就把屍體給了約瑟。46約瑟買了細麻布,把耶穌取下,用細麻布裹好,安放在一個從磐石鑿出來的墳墓裡,又輥過一塊石頭來擋住墓門。47抹大拉的馬利亞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都看見安放他的地方。

—馬可福音十五章42~52節.新譯本—

從「跟隨耶穌」到「丟掉麻布,赤身逃跑」,那位青年象徵著門徒在客西馬尼園徹底的失敗,從「放下漁網,不惜一切跟隨耶穌」,到「丟掉衣服,不惜一切逃離耶穌」。然而,這段隱晦的敘事中有第二個文字作為線索,就是那塊被丟在地上的「麻布」。

在馬可福音中,「衣服/外袍」的希臘文常常出現,但特別描寫到衣服材質的話,就只有十四章這位青年身上所披的「麻布」,「赤身披著麻布」的描述,相信會讓不少讀者會心痛這位青年,不要說一件體面的衣服,他似乎連一件內衣也沒有,只披上一件「麻布」。真的是這樣嗎?我不知道。

但是從敘事的角度去看,在整卷馬可福音裡,「麻布」的希臘原文只在另一個地方出現過——就是在描述耶穌葬禮的裹屍布時(十五46)。在埋葬耶穌的段落裡,與我們的赤裸逃跑者的敘事一樣,「麻布」出現了兩次:「約瑟買了細麻布,把耶穌取下,用細麻布裹好,安放在一個從磐石鑿出來的墳墓裡…」。

這是巧合?還是馬可巧妙的敘事手法?當然,這並不是說它是同一件細麻布,但馬可確實使用這塊「布」作為一個前後呼應的文學手段:被門徒所捨棄的麻布,卻被耶穌穿在身上;象徵門徒羞恥的麻布,卻成了耶穌屍體的裹屍布;門徒的羞恥要隨從耶穌被埋葬。

這微妙的文學呼應,承載著一個隱含的應許:那些在門徒道路上徹底失敗的人,將要經歷神的接納和重建

親愛的,耶穌基督裹上了被我們視為羞恥的麻布,儘管我們會絆倒和退步、我們笨拙又遲疑,但我們在基督裡仍有盼望!

 

禱告良辰:

親愛的主耶穌,感謝祢披上我們的羞恥,為我們的失敗承擔了代價。當我們在追隨祢的道路上跌倒、退縮時,祢已經憐憫並接納我們,祢靜待以恩典重建我們的生命。願祢以祢的愛引領我們重新站立,因祢裹上了我們的麻布,我們便在祢裡面有永恆的盼望。願我們的生命成為祢的見證,榮耀祢的名。禱告,奉主耶穌基督聖名祈求,阿們!


 

#2025年預苦期默想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