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關閉」下「凝望恩主」

2月8日,行政長官宣布宗教場所將會納入599F規定表列處所,將於2月24日起實行「疫苗通行證」,而當中包括髮型屋及宗教場所於10日起「關閉」14日至本月24日,當然,這14日「關閉」是為了減少人流和聚集,也是給相關處所可以預備實行「疫苗通行證」。

⚠溫馨提示
按政府規定,於224起,無論是參與聚會或牧靈輔導,凡進入本會就必須(1)掃瞄「安心出行」,並(2)展示新冠疫苗接種紀錄或「豁免證明書」。

今次「被關閉」固然是社會共同抗疫所需,但卻讓我不期然的去想,日後教會若因其他原因「被長時間關閉」,甚至不允許以「慈善團體」甚至「公司」的名義存續,我們又會如何招架?倘若有一天,在官方的法律文件上,再找不到支持教會以「四面牆」的形式繼續下去時,我們又該如何維持信仰生活(與神的結連、與弟兄姊妹的結連、與未信者的結連)?

連續兩周,想以「教會被關閉」作為處境,結合我們的年題「凝望恩主,心聚神家」來作一個初探。教會被關閉,意味著我們失去了習以為常的宗教處所,歷史有這樣的先例嗎?在舊約裡就有一個,被擄到巴比倫的先知但以理,當時的他活在一個沒有教會、沒有牧者的異邦,但是聖經記載他「到自己家裡(他樓上的窗戶關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雙膝跪在他 神面前,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原來,問題並不在於教會被關閉,而是我們日常的信仰生活有多少是依附著宗教處所,是的,我們在宗教處所裡一起敬拜禱告、一起領受聖言、一起蒙主差遣。但是,是不是就這樣子?當離開了宗教處所,我們是不是就不再敬拜禱告?不再讀經領受?不再蒙主差遣?在過去很長時間,我們是不是習慣把「信仰生活」=「教會生活」,若真是如此,當失去「宗教處所」以後,我們就等同失去「信仰生活」,當教會被「關閉」以後,我們就不再懂得「凝望恩主」。

但以理讓我們看見,「凝望恩主」是滲透在日常的生活裡(「到自己家裡……一日三次……禱告感謝」),而且是恆常不斷的(「與素常一樣」)。教會被關閉或許是一個契機,讓我們的信仰回歸日常,不再當Sunday Christ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