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關閉」下「心聚神家」

興許是主有定旨,去年底在制訂年題的時候,用的是「心聚」,而不是「人聚」,如今回看,仿佛一語成籤,人不能聚,只能心聚了。

以「教會被關閉」為處境,上周探索在「關閉」下「凝望恩主」,反思我們是不是習慣把「信仰生活」=「教會生活」,前腳離開宗教處所,所聽的道、所唱的詩、所祈的禱卻已幻作煙雲字。今天,我們續以「教會被關閉」為處境,探索如何「心聚神家」。

當這14日「關閉」的政策出來後,教牧和信徒中,有被嚇呆、有被激嬲、有感到徬徨。誠然,這些情緒和種種應對方式,都是情理之中。但原來,我們一直的思考模式,都是以如何滿足「公司法」的要求為前題;我們一直張羅查詢的,都是政府的意見;我們一直倚重的,都是如何讓堂會以「四面牆」的形式繼續走下去。今次「被關閉」讓我不由去想,日後教會若因其他原因「被長時間關閉」,甚至不允許以「公司」的名義存續,我們會如何招架?倘若有一天,在官方的法律文件上,再找不到支持教會以「合法」的形式繼續下去時,我們又該如何維持信仰群體?

教會」一詞,在希臘文所指的是「被召而出的一群人」,由此可見,其重點是「」。這一群人二千年來,在馬可樓聚集,在猶太會堂聚集,曾在工地聚集、於農田敬拜,曾在麥當勞相交,或在我家裡流淚禱告,或以ZOOM的形式線上分享。其實,這次所要「關閉」的「宗教處所」只是「社會」千百年來其中一個供應我們聚集的地方,不過是我們習慣了這個地方,倘若在未來「宗教處所」不時關閉,我們該怎樣聚集或相見?

保羅的處境會給予我們啟迪,在給帖撒羅尼迦的信裡,他寫道:「弟兄們,我們被迫暫時離開你們,不過是身體離開,心卻沒有離開。我們非常渴望再見到你們。」我們「不過是身體離開,心卻沒有離開」,多美麗的句子,保羅的「心」化成他的一紙「家書」,寄到帖城這批「心上人」的手裡。在「教會被關閉」時,其實我們的通訊沒有被切斷,我們的網絡技術早已實現了越洋相見,我們的祈禱從來不被攔阻。

不過是身體離開,心卻沒有離開」(帖前二17)。弟兄姊妹,你上一次單獨聯繫/關心一位肢體,是在什麼時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