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之間(四):線上聚會,到底欠缺了什麼?

中學組在恢復實體聚會後的首次聚會,我問大家喜歡「線上」還是「實體」聚會,出乎我的意料,這群「網絡原住民」居然一致選擇「實體」。與「實體聚會」相比,到底「線上聚會」欠缺了什麼?

我認為其中一個關鍵是「身體感官的割裂」。所謂「身體感官」包括視、聽、嗅、味和觸這基本五感。我們就是通過這些身體感官來與人交流、參與世界,舉一個例子:當我們使用耳機聽中樂的時候優先考慮的是耳朵;而到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聆聽香港中樂團的演出,還會牽涉到眼睛看到指揮和整個樂團,用身體去感受聲音,並沉浸在完整的氛圍之中。然而,數碼媒體的出現,把我們的某些身體感官置於其他感官之上,並給予其優先權。譬如說:ZOOM聚會通過屏幕和音響來到我們身邊,視覺和聽覺在此刻必然優先於其他感官,而這些感官往往在面對面的對話中能夠更多的參與其中。這說明,線上聚會正在割裂我們的「身體感官」:我們的眼睛和耳朵在小組裡,而我們的身體和鼻子嘴巴則留在臥室、客廳、巴士、餐廳、公園裡;我的聽覺被小組的敬拜吸引,但我其他感官卻被其他東西吸引,例如摸著家裡的貓或嗅著燒羊架的肉香。這就造成了我們感官之間的不協調。

改教家馬丁·路德在解釋《使徒信經》「我信創造天地的主」時這樣論及身體:「我相信上帝創造了我和所有的生物,祂賜給我身體、靈魂、眼睛、耳朵以及所有的肢體、理性和所有的感官,並且仍然護理著它們。」身體感官關涉到我們在創造主裡的整全性——那完整的自我,因此,當有可能與他人面對面交流時,面對面永遠比其他形式可取。線上的聚會僅僅滿足了部分感官,卻沒有把我們整個人帶到聚會之中(崇拜和小組皆是);而在實體聚會裡,作為一個整體,我們所有的感官都參與其中,回應創造主那美好的設計。

五月初的一個晚上,女兒在FaceTime跟我說:「我想攬攬爸爸」。關上FaceTime,我哭了一個小時。五個多月的視頻聊天,我卻始終沒法給太太和女兒一個擁抱。

你呢?與「實體」相比,你認為到底「線上聚會」欠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