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我信_14:「尋找也尊重」—大兒子敘事裡的「父」

上一回我們從小兒子的敘事裡看父親,今次讓我們一起走進「浪子比喻」中的另一個兒子——大兒子的敘事裡去認識「天父」。

小兒子歸家引發大兒子離家,第28節那個「生氣的大兒子」與24節中「家庭中的歡樂」形成一個極大的反差,兩個兒子,一個站在屋外,一個待在屋裡,這時,父親在哪?28節「他父親出來勸他」,父親離開筵席,走出屋外,向大兒子走去。大兒子生氣、心有不甘,就玩離群,不出席父親的宴會。玩離群是你自己的選擇,為父的大可不理,但偏偏就在這個時候,「他父親出來勸他」。這是在筵席裡父親自主的選擇,父親主動走近,父親主動尋覓祂的兒子。記得創世記第三章嗎?當亞當吃完智慧樹上的果子後,上帝的反應是甚麼?大發雷霆?不,是主動尋覓,創三9「耶和華神呼喚那人,對他說:『你在哪裡?』」,聖經所描述的「天父」是一位覓人的上帝,從舊約到新約始終如一。

但祂不是在尋覓後強行拉group,祂尋覓後是先聆聽大兒子的埋怨,等待大兒子的回應。父親主動尋覓大兒子,是希望大兒子與父親、小兒子一同參與筵席,分享「失而復得」、「與父同在」的喜悅。然而,這個浪子比喻的結尾並不完滿,我們甚至不曉得大兒子最後有否出現在筵席當中……回看十五章開首,原來耶穌這個比喻是對文士和法利賽人說的,如果流離在外的小兒子是稅吏和罪人,得以與耶穌同席吃飯;那麼,早在家中,心卻遠走他方的大兒子就是法利賽人和文士。耶穌是對他們發出一個邀請:「你,願意參與筵席嗎?」願意與否的最後決定權不在天父,不在耶穌,缺席、坐席是我們的選擇!父親,給與我們空間;祂,尊重我們的選擇。

浪子敘事裡的「父子關係」,讓我們看見一位「等待到擁抱」、「尋找也尊重」的父。作為「全能的父」的上帝,祂可以不等待那個離家出走的兒子,但祂選擇一直等待;祂可以不擁抱一個衣衫襤褸的兒子,但祂選擇一直張開雙手;祂可以不去尋覓那個玩離群的兒子,但祂選擇主動走近;祂可以強行把你放進祂的羊圈裡,但祂選擇先聆聽你,尊重我們的意願。

這就是「父」,這就是「我們」,這就是「天父」與「我們」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