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九日︱丢掉麻布,逃離人生的呼召!
導言
我鍾意文藝復興時期到古典後期的畫作,偶爾會以一幅畫作來進行默想,除了光影、色彩、線條、紋理、顏料厚薄之外,有一些畫家會把自己畫進去他的作品之中。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在他著名的壁畫作品《雅典學院》裡,拉斐爾把多位雅典時期的哲學家畫在同一幅畫中,有趣的是,拉斐爾也把自己畫進這幅作品裡,成為作品裡唯二望向每位賞畫者的先賢。在馬可福音裡,同樣隱藏了一個角色,直到今天,學者們還在爭論他,到底是誰?會不會是馬可本人?
聖言誦讀:馬可福音十四章43~52節
邀請您在心裡反覆默誦今天的經文,留意當中觸動您的詞彙/句子。
43耶穌還在說話的時候,十二門徒中的猶大和一群拿著刀棒的人來到了;他們是祭司長、經學家和長老派來的。44出賣耶穌的人給他們一個暗號,說:“我跟誰親吻,誰就是他。你們把他逮捕,小心帶去。”45猶大來到,立刻上前對耶穌說:“拉比!”就跟他親吻。46他們就動手拿住耶穌,逮捕了他。47站在旁邊的人中有一個拔出刀來,砍了大祭司的僕人一刀,削掉了他的一隻耳朵。48耶穌對他們說:“你們帶著刀棒出來,把我當作強盜捉拿嗎?49我天天在殿裡教導人,跟你們在一起,你們卻沒有捉拿我;但這是為了要應驗經上的話。”50門徒都離開他逃跑了。
51有一個青年,赤身披著一塊麻布,跟著耶穌。眾人捉住他的時候,52他就丟掉麻布,赤身逃跑了。
—馬可福音十四章43~52節.新譯本—
「猶大的吻」在三卷福音書都有記載,但每卷福音書都有所不同,馬太記載了耶穌與猶大的對話,路加記載了耶穌醫治那位被削去耳朵的敵人。但是,馬可卻獨家報導了一位「青年」,一位赤身披著一塊麻布的青年。短短的兩節經文裡,馬可對這位「青年」做了極富張力的描述,青年的衣著(披著麻布),被捉前的狀態(跟隨耶穌)、被捉拿後的動作(丟掉麻布,赤身逃跑)。我們無法確定這青年是誰,甚至是否真有其人。但是,從敘事的角度,我們可以問馬可為何要記錄這個「青年」?馬可的敘事意圖是什麼?
首先,這位青年被描述為一位「跟隨」耶穌的人,在被眾人捉住時,他就丟下麻布逃跑。「跟隨」是第一個文學上的線索,帶領我們回到馬可福音五章使葉魯女兒從死裡復活的片段,在前往葉魯家裡時,隨了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弟弟約翰之外,耶穌不許其他人「跟隨」祂。換言之,「跟隨」是門徒的標記,只有門徒才會「跟隨」耶穌。由此可見,馬可筆下這位青年就代表著「門徒」了。第五章死去的是葉魯的女兒,現在要面對死亡的是耶穌,同樣的死亡與復活,第五章時門徒跟隨耶穌,第十四章時,門徒還會「跟隨」嗎?
所有的門徒逃跑了(50),青年也逃跑了(51~52),青年的逃跑突顯了門徒的徹底失敗,曾經的跟隨者已經變成了「逃亡者」。在第一章蒙召的時候,門徒曾經捨棄漁網(生活工具、收入來源、社會認同)來跟隨耶穌,但現在,青年甚至連麻衣都遺棄,寧可赤身也要逃跑,是的,門徒如今捨棄一切來逃離耶穌。
寧願以最羞恥的方式逃跑,也不願顯示對主的忠誠。
親愛的,信主以來,你試過不惜一切也要逃離與神的關係嗎?其實,我們當中有誰在跟隨耶穌的門徒生涯中沒經歷過失敗呢?
禱告良辰:
親愛的主耶穌,求祢憐恤我時常軟弱如客西馬尼園中的青年,當信仰的代價超過預期時,我逃跑了,但祢卻仍堅定的走向各各他的山上,祢赦罪的恩典不因我們的後退而退縮,祢十架上大能的雙臂要再一次擁抱那個赤身逃離的我。求祢扶持我,叫我在每一次的跌倒裡,有力氣再站起來。禱告,奉主耶穌基督聖名祈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