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日︱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
真正的義是從心裡發出的,是我們刻在心底裡的價值觀所催生的。這種「義」,超越行為守則的教導,甚至超越內在動機的調教,而是更為核心的價值觀:我怎麼看待別人的生命、我怎麼看婚姻的關係,我怎樣看生死……
真正的義是從心裡發出的,是我們刻在心底裡的價值觀所催生的。這種「義」,超越行為守則的教導,甚至超越內在動機的調教,而是更為核心的價值觀:我怎麼看待別人的生命、我怎麼看婚姻的關係,我怎樣看生死……
我們是基督灑在地上的鹽,是天父留在世界的光,以「鹽與光」作為生活方式,並不限於教會之中,我們如何與配偶相處、與同事交談、以及運用我們的資源,甚或在社交媒體發言,都可以活出「鹽與光」的生命。
什麼…「辱罵、迫害、譭謗」都可以福氣?八福已經夠顛覆了,還有第九個福,到底是福?還是苦呀?
與魔鬼之戰實現三連勝後,耶穌沒有乘勝追擊,全面對當時的地上政權開戰,反而「退了下來」,神的救贖計劃卻反而從猶太地區,進入了外邦人的加利利地區。在這裡,耶穌基督的「退」,卻是神國度的「進」。
馬太強調,耶穌是被聖靈引到曠野,說明縱然撒旦是要慫恿耶穌去做錯事,但是主權由始自終一直掌握在神的手裡!
面對前來受洗的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約翰著緊的不是洗禮,而是洗禮之後「要結出果子來,和悔改的心相稱」…
希律「心裡不安」,猶太宗教領袖「無動於衷」。真正動身去尋找那位「猶太人的王」的,是「東方博學之士」,偏偏是這些被猶太傳統看輕的人,卻不遠千里而來尋找這位王。
約瑟的心情無疑是複雜的,從起初想暗暗的把休掉瑪利亞,到後來不惜承受同胞的「白眼」和「嘲諷」,把瑪利亞迎娶過來,並且細心照顧,好讓那「不是從自己出的」嬰孩耶穌出生。到底,其中的轉捩點在哪裡?
這個家譜有很多值得留意的地方,但重覆得最多的是「生」這個字,我常常想,如果這個家譜繼續從屬靈的「生」去寫下去,會是怎樣的光景……
公元二世紀時,教會為回應希羅社會形形式式的宗教和哲學——把神或諸神的創造解釋成是從永恆的物質或從被殺的一個怪獸身體塑造出宇宙來——,早期教父以「我們的天父是宇宙萬物的創造主」為起點來建構一套創造教義:從「無有」創造「萬有」……這,與我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