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我信_01:為何教會要恭讀〈使徒信經〉?
〈如此我信〉以使徒信經為經、教會歷史為緯,探索在新形勢下我們的信仰告白。每月第一週和第三週於主日程序表刊載。
〈如此我信〉以使徒信經為經、教會歷史為緯,探索在新形勢下我們的信仰告白。每月第一週和第三週於主日程序表刊載。
來到第八章,以色列人如同一樣聚集在水門前的廣場,我們看見以斯拉在眾百姓眼前把書卷展開(5),經文接下來描繪了一個「聽道」的場景,其中的四幕讓我印象深刻。
如果堂會再次「被關閉」,我們會準備得更好嗎?
回想自己第一次被多元宇宙的概念觸動,應該是這句對白:「沈佳宜,你相信會有平行時空嗎?也許在那個平行時空裡我們是在一起的。」想要抹平的,不就是「愛而不得」的遺憾嗎?
在談到「虛擬(線上)—現實(線下)」的時候,我們往往有一個誤區,就是認為線上的是不真實的,線下才是真實的……
身體感官關涉到我們在創造主裡的整全性——那完整的自我,因此,當有可能與他人面對面交流時,面對面永遠比其他形式可取。
崇拜中真正的「虛實」之爭,其實並不在「線上」或「實體」,而是主日崇拜有沒有為我們打開一線「窗戶」,看見天上的真相,提醒我們真正的掌權者是誰,提醒我們「地上」的「虛幻」。
實體崇拜的「虛擬性」有二,一個是我們在敬拜一個沒有形體、看不到摸不著的上帝,另一個是我們在崇拜中走進了手機中的「虛擬世界」,不知道對你而言,哪個更真實?哪個更虛幻?
「虛實之間」是疫情期間我最深刻的體會,教會的服侍、牧者的生活、信徒的牧養,都在「遊走在虛實之間」。第一站,讓我們走進線上崇拜,眼前是視頻,還是敬拜?是Chatroom,還是相交?
活在充滿戰爭、瘟疫、飢荒、死亡的苦難時代裡,我們卻是與基督一同復活的人;祂差遣與祂一同復活的我們,將耶穌基督的「生」向這個「死」的世界傳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