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枝主日:有時候,我們需要表達立場
在這個棕枝主日,祂騎驢進京,為祂最深的信念採取行動,表明立場。身為基督的跟隨者,在需要表達立場時,我們會這樣做嗎?誠然,在面向十字架的苦路裡,祂一直「挺身先我往前方」。
在這個棕枝主日,祂騎驢進京,為祂最深的信念採取行動,表明立場。身為基督的跟隨者,在需要表達立場時,我們會這樣做嗎?誠然,在面向十字架的苦路裡,祂一直「挺身先我往前方」。
因為人子來,不是要受人服事,而是要服事人
他們下山的時候……
在路上,耶穌問門徒說:「那麼你們呢?你們說我是誰?」
捨己和十架被釘的愛所帶來的力量遠比那惡者更大。
與試探「共存」讓我們苦不堪言,但慈愛的主早已給了「疫苗」…
「宗教場所」將會繼續「關閉」至4月20日,這意味著教會將不能在今年於堂址舉辦「受難節崇拜」和「復活節主日崇拜」,整個「預苦期」教會堂址都會「關閉」。咁,今年預苦期,你諗住點?
「教會」一詞,在希臘文所指的是「被召而出的一群人」,由此可見,其重點是「人」。這一群人二千年來,在馬可樓聚集,在猶太會堂聚集,曾在工地聚集、於農田敬拜,曾在麥當勞相交,或在我家裡流淚禱告,或以ZOOM的形式線上分享。其實,這次所要「關閉」的「宗教處所」只是「社會」千百年來其中一個供應我們聚集的地方…
原來,問題並不在於教會被關閉,而是我們日常的信仰生活有多少是依附著宗教處所,在過去很長時間,我們是不是習慣把「信仰生活」=「教會生活」……
在詩篇一百二十三篇裡,詩人把自己等同於一個專注凝望主人的僕人,僕人望著主人是理所當然,但僕人所注視的卻是主人的手。為什麼不是眼睛,而是手呢?